环球直播tv版免广告_环球直播间主播
专业解决五金冲压难题

高精密异形件加工,一站式解决方案

24小时服务热线
15920074429

旧中国一穷二白?实际已能生产万吨巨轮与飞机工业机械出口海外

时间: 2025-06-28 02:14:36 |   作者; 环球直播tv版免广告

在过去的时代,大家都会记得我们的祖国的许多物品名头前面都有个“洋”字,比如“洋火”、“洋钉”、“洋灰”、“洋车”、“洋碱”和“洋油”这些。这些带有“洋”字的东西,代表着它们是来自西方的,意即洋人带过来的,是我们自己并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商品。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,国家刚开

在线咨询

  

旧中国一穷二白?实际已能生产万吨巨轮与飞机工业机械出口海外

  在过去的时代,大家都会记得我们的祖国的许多物品名头前面都有个“洋”字,比如“洋火”、“洋钉”、“洋灰”、“洋车”、“洋碱”和“洋油”这些。这些带有“洋”字的东西,代表着它们是来自西方的,意即洋人带过来的,是我们自己并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商品。

  随着新中国的成立,国家刚开始讨论工业发展时,常用的形容词就是“一穷二白”,而历史教材则直接总结为“落后的农业国”。直到1953年,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,才逐步改变了这一贫弱的面貌。

  当时的新中国尚且如此,那在列强围堵、压迫中的旧中国岂不是更加贫困、落后?不过,事实往往比看上去的要复杂,远没那么令人绝望。

  太平天国的纷争还在继续,第二次战争的失败让咸丰帝陷入了无尽的困境。焦虑与无奈之下,他决定重新启用自己的弟弟——铁帽子亲王奕?。这个原本被赋闲五年的亲王,便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一个长达四千字的奏折,提出要进行“洋务运动”。他首度提出要进行西式改革,为大清注入新活力。

  1861年,咸丰帝去世,年仅31岁的奕?再次辅佐慈禧太后发动了辛酉政变,开始了这位年仅26岁的女性的政治生涯。奕?因其功绩而获得重用,而此时的慈禧虽年轻气盛,但仍充满希望,她同样全力支持这项改革。于是,洋务运动开始步入了一个高潮,持续了三十多年,洋枪大炮的生产得以推进,清朝上下也获得了新的信心。

  然而,命运并未眷顾清廷。当时正值朝鲜问题愈发复杂,小日本也开始挑起事端,甚至公然炮击了中国租用的商船,最后导致了1894年的甲午战争爆发。清朝抱着“洋务强国”的梦想信心满满地迎战,却没料到北洋海军全军覆没,甲午一战的惨败彻底摧毁了清廷对洋务运动的信心。

  尽管洋务运动的愿景未能实现,但它在工业方面却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。比如,中国最早的煤矿、铁厂、枪炮厂、纺织厂等都在这一时期得以建设。铁路与轮船的修建,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北洋水师一度还拥有了“蒸汽机铁甲舰队”,险些赶上西方工业革命的步伐。

  此外,洋务运动还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传统观念,开启了民众对外界科技的接触。官方开设了新式学校,派遣学生出国留学,培养了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。民间也开始受其启发,投资工业,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
  新中国成立后,我们正真看到的许多带“洋”字的物品,大多是西方传入的。但如果追溯到晚清时期,带“洋”字的物品却意味着它们是实实在在的进口商品,属于奢侈品。

  举个例子,1879年,广东佛山建立了中国的第一家火柴厂——“巧明火柴厂”。这家工厂的创办人卫省轩,原本是赴日留学的学生,他深知我们的祖国连火柴这种基础日用品都要依赖进口,白白让外国人赚取巨额利润。于是他在日本的学习期间专门去大阪的一家火柴厂工作,学习制作技术,回国后便创建了这家火柴厂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中国的火柴生产快速地发展,火柴厂数量激增到一百多家,像刘鸿生这样的火柴大王也出现在了市场上,他的厂内有着超过一千名员工,每天生产火柴40多箱。

  纯碱是工业生产里必不可少的化工原料。它不仅是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,更是冶金、纺织、造纸等多个行业的基础原料。1916年,我国第一家“永利制碱厂”开始筹建,这一事件也标志着东亚制碱工业的起步。此后,发明了“侯氏制碱法”的侯德榜先生,便是在这家工厂担任过厂长。

  另外,1906年,周学熙成立了“启新洋灰公司”,开始了我国水泥的生产。从那时起,许多著名建筑中都使用了“马牌水泥”。

  1929年,经过长时间试验,陈调甫终于研制出了油漆,随后在天津建立了“天津永明漆厂”。凭借着物美价廉的油漆,永明漆厂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,还将产品出口到美、英、日、荷等多个国家。

  1863年,清政府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局,最初目的是为制造西洋船炮,为日后与西方列强的冲突做准备。尽管船炮制造未达到预期,但江南制造局成功仿制了大量机械设备,如车床、刨床、钻床等,这为上海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。

  1877年,上海的民间企业“发昌机器厂”开始制造车床,并慢慢地发展壮大。这个小作坊最初仅有四五个工人,但经过几年发展,到了1890年,工厂的规模已经扩大到200人,成为一个重要的机械制造厂。

  1913年,浙江人王生岳创办了我国最早的齿轮加工厂,并成功仿制了第一台万能铣床。

  1914年,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,西方各国的商品开始大幅度减少,这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良机。在此期间,协大机器厂成功制造了8到12英尺的大车床,并将其出口到印尼等国家。

  1919年,福州船政局制造出了我国第一架双翼水上飞机“甲型一号”。这架飞机时速达到126公里,载重超过一吨,并能在3690米的高度持续飞行3小时。成功制造第一架飞机后,随即开始生产海岸巡逻机和鱼雷轰炸机等机型,如果在和平年代继续发展,或许我们在后来的抗战中会拥有更大的优势。

  1920年,江南造船厂成功建造了四艘万吨级巨轮。这些巨轮是为美国定制的,尽管当时美国忙于一战,但四艘船最终都交付给了美国,直到二战期间仍在服役,证明了当时中国船舶制造技术的高水平。

  尽管我们总说旧中国的工业落后,贫困且缺乏基础,但实际上,在抗战爆发前,我国的工业已经有了明显的起色。仅上海一地,就有11家机床制造厂,涵盖了车床、刨床、铣床、钻床等各种机械设备,并且机器零部件的自给率超过了70%。

  然而,所有的工业基础都在1931年9月18日的震惊中被摧毁。那一夜,14年的抗日战争不仅打破了中国的家园,也让国家的工业基础陷入废墟。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,都在战火中化为尘土。

  更令人痛心的是,今天有些“毒教材”正在复辟历史谬论。甲午海战虽然败北,但海军提督丁汝昌的英勇自杀却被歪曲成“投降”图。14年的艰苦抗战,中国人民的鲜血与汗水换来了国家的独立,但我们的家园却也因此破败,文物受损,工业几乎消亡。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

15920074429